與咖啡、可可同為世界三大飲料的茶葉,一直都受到全世界民眾的歡迎和喜愛。作為茶葉的故鄉(xiāng),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更是有著廣泛的受眾。
不過,最近大家可能從不少營銷號上,看到關于“喝濃茶會導致茶葉型氟中毒”的文章,說得煞有介事,不少人看之后都不敢喝濃茶、多喝茶了。那么,這個說法到底靠譜嗎?我們到底還能不能放心地喝茶了?
茶葉中的氟從哪里來?
氟(原子序數為9,元素符號為F),在標準狀態(tài)下為淡黃色氣體,有劇毒,可在-252℃時液化。氟氣化學性質活潑,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在一定條件下甚至可以和惰性氣體發(fā)生反應。氟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極少數情況下,也以氟氣的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含氟的礦物——螢石(CaF2)
茶葉中的氟主要來自土壤和大氣,氟化物通過水孔或氣孔進入茶樹后,與葉片中的鈣質結合,從春季茶樹的新葉萌發(fā)開始,茶葉中的氟就開始隨著葉齡增長不斷累積。所以,芽尖越嫩,氟含量越低,許多粗老的葉片和葉梗,其氟含量甚至是一般商品茶的100倍以上。
氟對人的身體有什么影響?
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成年人體內的含氟量約為2-3克,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那么,氟在人體內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適量地使用氟化物是目前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防齲措施。氟離子與牙齒接觸后,能夠代替牙釉質成分羥基磷灰石中的羥基,生成溶解度低,抵抗力更強的氟磷灰石晶體。不僅如此,作為一種催化劑,牙齒表面的氟化物還能促進鈣和磷酸鹽的沉積,起到保護牙釉質的作用。除此之外,氟化物還能夠殺死或抑制口腔中的致齲變鏈菌,減少牙菌斑的沉積和齲齒的發(fā)生。
含氟牙膏對牙齒的作用
因此,許多專家都建議推廣含氟牙膏,將其視作一種重要的防齲齒手段。
然而,氟及其化合物本身也具有毒性,一旦攝入過量,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當每日攝入體內的氟超過1.5mg-4.0mg的安全范圍,就有可能導致氟中毒。氟中毒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個組織和器官。
急性氟中毒主要表現為粘膜的刺激癥狀,例如眼刺痛、流淚、咳嗽、聲音嘶啞等,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反射性窒息。
而慢性氟中毒的早期癥狀與一般中毒反應相似,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長期氟攝入過量,毒性主要累積牙釉質和骨骼,患者牙齒表面出現褐色的斑點、斑塊,甚至牙齒整體外形都會遭到嚴重破壞;中晚期患者的骨關節(jié)嚴重變形,被稱為“氟骨癥”,嚴重者可出現癱瘓,喪失勞動能力,成為終生殘疾。
喝濃茶會導致茶葉型氟中毒嗎?
茶葉中含氟量較高,是人攝取氟的主要途徑之一,占氟攝入總量的90%以上。1963年,Kpenkoropckuu第一次報道了在越南由茶葉引起的氟牙癥流行,第一次將茶葉型氟中毒帶入到大家的視野中。而在我國,幾乎每個人都喝過茶,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都有茶葉型氟中毒的風險呢?
盡管在多項研究中,研究者都證實了飲茶與氟中毒的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的茶葉型氟中毒主要出現在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而內地漢族聚居區(qū)尚未出現飲茶導致氟中毒相關報道,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這主要與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有關,我國西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地聚居的少數民族人民大都有#p#分頁標題#e#飲用磚茶、邊茶和奶茶的習慣,從幼年起就開始大量飲用煎煮的濃茶。而這些茶,都是由含氟量較高的粗老葉片和茶梗制成,每日大量飲用會導致氟攝入量遠超安全范圍,造成茶葉型氟中毒的發(fā)生。
邊茶
而其他地區(qū)的人群,由于沒有大量飲用磚茶和邊茶的習慣,少兒和成人的每日氟攝入量都低于安全氟攝入量。
雖說只要不把含氟量高的濃茶當水喝,就幾乎沒有罹患茶葉型氟中毒的風險,但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氟中毒的風險。除了飲茶習慣,人體的氟攝入量還與居住地的水文條件、地質地貌和氣候條件有關,例如高氟地區(qū)、含氟礦物產區(qū)等地的居民,即使沒有飲用濃茶的習慣,依然是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氟中毒對人體的危害極大,所以早在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多氟源,總攝氟量”的概念,而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盡管不存在飲茶導致攝入氟過量的問題,但是作為氟的重要來源,茶葉的質量與含氟量依然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