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記者在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wù)中心工作人員處獲悉,公益人“坤叔”于今早逝世,享年80歲。張坤人稱“坤叔”,是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wù)中心的發(fā)起人。
75歲的坤叔。
1988年的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88年,為參加央視青歌賽的女兒處理歌迷來信。有個小歌迷,在信中說家里太窮,不能讀書了?!霸趺茨芤驗榻徊黄饚资畨K錢就不念書了呢?”坤叔心里不痛快,就在回信里,夾上了學費。
后來他參與了廣東省希望工程的一些活動,才發(fā)現(xiàn)原來需要幫助的孩子還有那么多。
“一開始他也沒有大目標,想著能認助100個學生,就很滿足了?!昂髞砝な迦サ进P凰,看到每個孩子的家庭條件都困難,感覺哪個孩子都放不下,那時候就認助了超過100個學生。
在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wù)中心的走廊兩側(cè),貼滿了受助孩子們從小到大的照片。
助學的隊伍也從坤叔1個人到后來6個人,再到后來100多人,到現(xiàn)在全國有5000多人。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等。
此前,采訪時,坤叔告訴我們,“公益助學”這件事一旦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隨著隊伍不斷壯大,2011年10月,東莞“千分一”公益服務(wù)中心正式注冊。名字源自"捐出收入千分之一"的樸素理念,公益組織正式注冊后,受助學生的隊伍也不斷擴大。14年間受助學生從2300人增至9000余人。
“一管到底”的助學原則在采訪中被坤叔反復提起,這是30多年來,坤叔和他的團隊堅持的理念。
助學不是撒錢,是把心掏出來。“千分一”堅持的“三原則”在公益界獨樹一幟:一對一(N對一、一對N)隨緣結(jié)對;捐受雙方直接交往,財物捐贈無須經(jīng)過任何中間環(huán)節(jié);堅持一助到底,直至完成學業(yè),不得無故棄助。
截至2025年,有9000名貧困學生接受資助,考上大學的已超過1000位。
公益組織和被資助的孩子以及認助人建立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聯(lián)系,他們看著孩子們讀書、工作,當了爸、當了媽......孩子們的成長讓他們感到欣慰。
在受助者麻文婷的記憶里,坤叔的懷抱永遠溫暖。2005年初見時,麻文婷只有5歲。她是家里的老大,在她成長過程中,家里陸續(xù)有6個妹妹出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張爺爺和助學團隊成員的關(guān)愛,讓她不僅在經(jīng)濟上,更在心理上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支持與善意。
如今,麻文婷已成為“千分一”的工作成員,她手機里存著上百個“家里人”微信號,每天處理幾十條相關(guān)信息,“希望把張爺爺?shù)哪欠萆埔饫^續(xù)傳遞下去?!?/span>
2018年,由于身體原因坤叔選擇了退休,服務(wù)中心的事務(wù)性工作交由其他工作人員打理。無數(shù)個像坤叔一樣的人,在確保這個社會組織有序運作。坤叔相信他們的公益之路能一直走下去。
4月13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盡管張爺爺退休了,但只要身體允許,他還是會跟志愿者去走訪受助家庭?!霸媱澖裉焓侨バ律圩咴L的,沒想到……”麻文婷說,很高興在小的時候就遇見了張爺爺,如今,他們會把助學這個事情好好繼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