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網絡流行熱詞“榜一大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一般是指直播間打賞榜單排第一位的人。
據報道,近日,有“中老年婦女收割機”之稱的網紅博主“秀才”被封禁,再次揭開了網絡直播背后的亂象。不過,網絡直播平臺上較為普遍的搭配模式當屬“女主播+男粉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guī)模高達7.51億,這當中就有相當數量、出手闊綽的“榜一大哥”。
那么,從萬千粉絲中拔得頭籌的“榜一大哥”,是否真的錢多到無處可花?又是什么力量驅使他們豪擲千金?最終一些人期待的“愛情”降臨了嗎?
一
刷禮物原本是觀眾對于主播高質量內容的一種認可,但面對不良網絡主播的忽悠和誘導,一些粉絲失去自控能力,頻繁打賞,導致發(fā)生許多令人扼腕的故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有的刷完了積蓄。不少青年學生為了打賞主播,不僅把錢花完了,還把父母的積蓄全部掏空;有成年人把房子對折賣掉,給主播刷禮物狂花160萬;某地一會計挪用公款890萬元,大部分都用于打賞直播平臺的女主播。為了追求虛擬的情感支持,種種瘋狂舉動帶給家庭不可挽回的損失。
圖源:視覺中國
有的刷光了時間。某地曾發(fā)生公務人員將大把時間耗在了虛擬網絡上,打賞網絡主播,花錢“圖樂”,享受“追捧”,步步淪陷,在貪腐道路上越走越遠。還有不少學生盯著手機屏幕,在直播間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有的刷走了婚姻。不克制的欲望使“千金雇笑買芳年”的故事頻頻在虛擬世界上演,但在現實中卻完全沒有等來美好的“愛情”。一些粉絲沉溺于網絡直播打賞之后,原本的生活被打亂,有的甚至將婚姻一股腦兒地扔掉,導致家庭支離破碎。
有的刷空了期待。滿懷期待的年輕人在踏入社會時會面對各種誘惑,但不少低劣的直播內容刺激著觀眾感官,使其釋放了更多多巴胺的同時,誘發(fā)并滿足了觀眾的窺私欲,長期觀看讓人意志消沉。負面情緒層層堆疊,有的人就此迷失了人生方向。
那些熱衷于爭當“榜一大哥”的金主們,一個個把積蓄、意志、時間、精神全部都刷掉了,卻唯獨沒有刷回來愛情。
二
在一聲聲“嗩吶一響,黃金萬兩”的點贊聲中,許多“榜一大哥”逐步走向了迷失和沉淪。一個個成年人在虛擬世界里瘋狂到如此地步,甚至一些未成年人也深陷其中,著實讓我們對主播身上的這股“魔力”感到驚愕。“一擲千金”的行為是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還是“愛慕虛名而逐末”?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其一,情感缺失,追求虛擬關系。有心理咨詢師就認為“榜一大哥”對女主播刷出的天價打賞、展現出的畸形占有欲,其深層驅動力是“愛與被愛的需求”。在直播間刷禮物可以與主播建立一種在情感上相互依賴的虛擬關系。通過送禮物,能引起主播的注意并形成互動,從而滿足被關注、被喜歡的需求,或是填補空白的人際社會關系。
其二,羊群效應,主打盲目跟風。打賞者由于對主播的盲目追捧而選擇性地接受主播傳遞出的信息,再加上虛擬世界帶來的信息偏差,從而在非理性感情驅使下進行打賞。其他觀望者看到后,受到氛圍和情緒感染,容易跟風打賞,也就產生了羊群效應。殊不知,很多直播間里都是團隊請來互相捧場、制造假象的,忽悠的就是你。
據報道,有些不法分子根據“話術”劇本有組織地安排女主播視頻直播,以與被害人發(fā)展男女朋友關系等方式,誘騙被害人購買虛擬贈禮。
其三,渴望認同,甘愿“喝迷魂湯”。一些男性網友以大肆刷禮打賞來彰顯自己的實力和優(yōu)勢,以求獲得主播更多青睞,以此來顯示所謂的優(yōu)越感。有的人通過在直播間刷禮物,會獲得主播贊不絕口的奉承,主播一口一個“大老板”“好大哥”,讓有的人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其四,逃避現實,尋求“鏡中水月”。網絡世界中的個人信息開啟了“隱藏”模式,讓許多“社恐癥患者”得以隱身,通過刷禮物讓內心的情感得以發(fā)泄。從網絡世界中的主播那里得到一絲慰藉,是一些打賞者所看中的。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百般不如意者,搖身一變,在虛擬網絡中擁有了一種高高在上的錯覺。
種種亂象一再提醒我們,這個虛擬世界的消費和歡呼所營造出來的“虛假繁榮”,是時候狠下決心,給它一次當頭棒喝。
榜一大哥狂刷20萬分手索要遭拒 圖源:視覺中國
三
“直播打賞”究竟是一種文化消費“新模式”,還是虛擬世界中的“真陷阱”?關鍵要看我們的監(jiān)管措施是否及時得力,是否能讓新事物在法治軌道上穩(wěn)步運行。
直播者要自律自重,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雖然直播打賞是網絡空間中“你情我愿”的消費行為,但直播獲利要合理合法,不要讓自己的行為和道德在網絡平臺上崩塌。
某些主播以“誘惑”、直接索要等方式,將直播看作是自己的“聚寶盆”,將觀眾當成自己的“搖錢樹”,這樣心態(tài)的主播注定不會走得太遠,也很可能受到法律嚴懲。
平臺監(jiān)管勢在必行,該擔的責任必須擔起來。有人說,直播經濟是“虛擬經濟”??墒?,不良網絡主播造成的社會影響是實實在在的。對于“秀才”之類所涉嫌的違法行為從嚴處置,換回網絡空間的一片清朗。
現在,越來越多的案例正在倒逼平臺進行完善和升級,我們有必要在風險預警預防上多下功夫。比如,對單筆打賞的最高額度和頻繁打賞的行為進行一定的限制;對于打賞人是否為未成年人,借助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甄別,等等。平臺的自查與監(jiān)督,是直播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
奉勸爭當“榜一大哥”的人回歸現實,珍惜眼前人。在網絡直播中以刷禮物來尋求關注的交往方式,注定只是停留于膚淺和瞬時的享樂刺激上,是扭曲變形的交際。我們不能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而把太多時間消磨在網絡世界里。更何況,過度沉迷于網絡世界中的虛擬交際、打賞消費,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自己難以自拔。
最好的愛情不在別處,不在虛無縹緲甚至是被人設套的網絡直播平臺上,而發(fā)生在真實滾燙的現實生活中。真心希望那些熱衷于當“榜一大哥”的人們,早日放下手機、回歸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