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但有一樣東西的催眠效果可稱無敵,那就是——書。
大多數(shù)人,再難入眠情況下,只需要靜悄悄拿出一本單詞或高數(shù)書,準能幾分鐘后就呼呼大睡。為什么這么多人一讀書就困?真的是不愛學習嗎?
心理原因
心理學家認為,讀書犯困是一種條件反射,進而長期演變所形成的不良習慣。
睡眠本身是與“讀書”這件事情完全無關的,但由于人們進行各種行為從而將這兩種無關刺激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就形成了相應的條件反射。比如很多人常常在大腦非常疲勞的情況下,還堅持看書學習,而當拿起書時,又抵制不住疲勞想去睡覺,一直循環(huán)勉強支撐。經過多次反復后,學習與睡覺這兩種本來毫無相關的活動就聯(lián)系起來了。經過不斷強化,以至于以后看書便成了誘導人“想睡覺”的重要因素,一拿起書就想睡覺。
當然,有些人的瞌睡并不是因疲勞而引起的,可能是對書完全不感興趣或者對學習的內容感到反感等,從而也會形成這種抑制性條件反射。
生理原因
從生理上來說,認知科學認為:對于語言組織方式不那么流暢的書,我們對其的信息轉換效率會變差。斯坦福大學心理學院的研究顯示,閱讀不同難度的內容,人在做出反應所需要的時間有明顯差異。
讀書本就是一項需要充分調動大腦的行為,它需要同時做到眼睛進行準確辨識,同時進入沉浸式的輸入與思考,有時候還需要記憶的不斷調動。這一過程將會調動了大腦中許多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區(qū)域,如果想要理解、記憶,還要涉及到海馬體、和額葉等參與。
學習閱讀本就是一種“反人類”的事情,大腦不僅要經歷這些認知負荷,同時還要消耗精力去抵制想躺在沙發(fā)上享樂的本能,這些都一步步增加了大腦的能耗。當消耗過多,自然會產生精神疲勞(Mental fatigue),想要休息,即我們所說的“一讀書就犯困”。
這幾個時間段不適合讀書
想要讀書不犯困、高效率獲取知識,避開以下幾個時間段:
1.疲勞困倦時不要看書
人體機能活動具有一種保護性的抑制限度,活動超過限度,大腦皮層就會自動進入抑制狀態(tài)。如果已經感到疲勞困倦,大腦自然會出現(xiàn)抑制,此時就不要再勉強看書,尤其是不要“開夜車”讀書學習。
2.睡覺前最好不要看書
有些人習慣在睡前躺在床上讀一會書,把這種行為當做一種放松,但長期行為也是最易形成抑制性條件反射,以后看書的時候很容易就又犯困了。
#p#分頁標題#e#3.劇烈活動或情緒過于激動后不應馬上看書
我們大腦皮層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存在著相互的誘導規(guī)律,興奮之后隨之就會產生抑制,如果我們在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后再去看書,就進入了抑制的狀態(tài)并建立聯(lián)系,自然也就困了。
4.飯后不要馬上看書
人進食后,部分大腦血液會流向消化系統(tǒng)進行消化,同時中樞神經也會主要控制消化系統(tǒng),而對其他部位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tài)。所以很多人吃完飯本就容易犯困,再經過晦澀難懂的書一催化,幾分鐘就進入夢鄉(xiāng)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點與興奮點,有的人是簡單聽聽音樂,有的人是獨具匠心地布置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環(huán)境,這些都是能起到提高注意力的小方法,如果下次讀書再犯困,不妨找點更點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配合讀書哦~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y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yī)學博士、外科醫(y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tài)度、有溫度的健康干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